提问箱的回答:

                                                                                     


1.23333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微妙。如果按照我一贯的回答是:如果故事里的人物个性足够复杂是不存在所谓“模式”这种东西的,因为一切所谓不可能的东西在某种合理的前提条件下都可能会发生——写了很多au以后大致就会有这种体会。希望你不是在问我原作2333 毕竟原作的故事是由岸本讲的,我不是很擅长写这方面的小论文,所以很难一言以蔽之XD 

不过反过来想想,你如果问我佐助和鸣人的相处模式会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更容易圈定一个有效范围。比如,某种关系是鸣人全心依赖佐助,仰仗他决定自己的一切事情,或者佐助全心依靠鸣人,靠对方实现自己的幸福的这种,我觉得就属于“不”的范畴吧。就看原作来说,就算是部分人物塑造得像shit,但佐助和鸣人的性格相当鲜明和立体,是成功的典型了。从他们的生长环境、幼年经历、成长轨迹来分析,很难得到结论说两个人是那种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可能正好相反的是,佐助和鸣人之所以会对彼此有那种旺盛的胜负欲和竞争心理,之所以会爆发冲突、战斗,都是因为两个人都是各有自己独立意志和主张的人,不会轻易向任何人低头或者妥协,而且两个人性格里都有非常多倔强和坚定的成分,这让他们看上去很容易固执,甚至是带点偏执。如果是在这样的两个人之间塑造那种主从关系,并不是说真的完全不可能(一定要写的话,比如类似童养媳啦,或者光源氏计划,还是有可能,但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重塑两个人的性格了),但可能就算是非常佐助鸣人的相处方式了吧。

如果再深入问下去的话,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到,佐助和鸣人的关系中间不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或者说什么情况会需要他们有强烈而具有说服力的动机,才能够让人信服这种情况会在佐助和鸣人之间发生。比如,有一天他们不再彼此珍视的时候——有天佐助放开了鸣人,或者鸣人放弃了佐助,他们之间短暂or长时间的不具有紧密的联系,心死如灰,如果一定要发生这种桥段的话,是一定需要非常有说服力的情节逻辑才可以的。再比如,他们有天真的纯然充满了恨意的与对方刀兵相见的时候,情节也要逻辑充分的说明期因后果才可以吧?

总体来说,其实是一切皆有可能,讲故事能力好的人能够把一切看似不可能的情节设计写得合情合理且充满深情。如果你期待我说霸总攻x天然受这种答案……抱歉让你失望啦XD 我其实是个模式反叛主义者。



2. 如何能够较好的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先假设你这个问题的重点在“完整”上,因为“较好”这件事是有个客观的基准线的,所以迟点说。就我有限的写作专业相关阅读来说,完整的故事需要有开头、结尾和高||潮,以及连接他们的过渡。如果想要自己的故事有个起码的“完整”,也就是写完了这个故事,动笔之前最应该做的事,反而不是想一个绝妙的开头,而是一个预期中会达到的结局。不过,要提前说明的是这条规则或许有个适用范围,鉴于某些杂志连载或者网络连载比起结局更看重的是否能够在一开始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不过总体应该是这样的,而且不论长短,也不论写作的是严肃文学还是影视剧本。这里的“结局”指的并不是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而是指,你在动笔写这个故事的想要主要解决的那个“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案。

所以,讲一个故事其实更像是在回答自己预设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主要是用以体现人物和人物之间关系,而这个问题的构成则是:什么人物(佐助和鸣人),什么时候(今天晚上),发生了什么矛盾(纠结究竟该吃拉面还是番茄),怎么发生的(吵架or斗嘴),以及这个问题给他们的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导致冷战or感情升温)。叙述故事的时候就像是在让这个回答的过程变得可以被阅读和理解,以及可以选择通过某些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倒叙、插叙、顺叙)来让整个故事变得能够跌宕起伏or生动有趣or感人肺腑,甚至是反映出更深层的普遍问题(比如情侣关系之间的沟通不畅)。写作前的“结局”设想,相当于是这个问题的预设答案(他们通过滚床单的方式床头吵架床尾和),而写作的过程就是这个论证过程。因为读者普遍都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所以当故事的框架还在常识范围内时,背离常识和逻辑就会让整个论证显得不可信。当然,如果故事所在的宇宙另外有一套物理运转体系(比如发生在虚拟空间里 或者 发生在量子域里面),就需要补充更多有逻辑关系的说明和细节,来让读者理解其中的规律和常识,使整个论证变得合理有效。

客观的“叙述较好”的基准线是,你想要表达的这个故事,能够被读者较好的理解。至少在4W1H的基本内容上,能够让人领会这个故事究竟讲了什么(比如,此故事讲的是佐助和鸣人因为晚饭意见不合而吵架了但最后因为吵着吵着滚起了床单所以和好了)。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有没有恰如其分的文笔。之所以说“恰如其分”,是指修辞和描写是否契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气质。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如果在一篇超现实的科幻架空中,佐助和鸣人语言风格是像《牡丹亭》里那样互相叫“啊哥哥”“啊弟弟”的,大概不是写手已经疯了就是读者看完疯了XD

补充一个非常个人的观点(如果有异议可以留言批评指教),我认为优秀的文笔并不体现在辞藻的华丽上,而是在于语言的精确性上,在于是否能够有文字尽可能精准的表达出你所想表达的意思、以及意境。如果一句比喻的结果是让人啼笑皆非或者云里雾里,就不如一句平实简洁却表达清晰可以被读者理解的描述要来的好。

至于我自己的构思方法啊……这个要区分长篇短篇了。短篇我很少会写草稿或者大纲,可能做法会更近于上面提到的那样,集中于我要讲哪一点(比如咬),以及它可以反映出人物和人物之间的什么关系(表面上是佐助咬很性感,鸣人对他的这个动作很迷恋,深层的含义是鸣人对佐助的无法割舍以及佐助对他的意志动摇的察觉——从而表现两个人深入的理解和默契)。这种写作其实充满实验性,就像有段时间流行玩深夜六十分一样,一组关键词、歌名、一句话或者一个梗,要怎么样把这个矛盾点和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这个思考的过程反应在文字表达上,就是一个短篇故事了。

长篇的话,我写的长篇很有限了,仅按照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看,长篇故事的重点在于建置。“建置”这个词出自剧本写作,指的是整个故事的一切背景设定细节,以及故事开头大概十分之一的剧情所建立起来的初级矛盾冲突(or人物最初关系)。其次在于,因为长篇不得不分出章节,每个章节的主要矛盾,彼此之间的线索和伏笔的关联也要提前想好。根据我实际的写作情况来看,长篇的大纲反复修改调整的情况很频繁,所以我从来不能指望自己能够完全遵从大纲的脉络写下来……很有可能才到三分之一想法就会发生变化了(充满绝望的眼神.jpg)。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大纲能写完长篇的可能性接近于零(如果可以那就是耽美大神幸运地降临了吧)……大纲可能更像一个提示我最初写这篇文的初心的东西,而且早期的大纲里会有很多有趣在最初出现在脑海里的点,可能他们不见得完全会出现在一开始安排的地方,但始终还是会出现,而且可能会成为亮点XD

我不是有意要逃过中篇的,但实话是中篇其实最难写,少到两三万字、多到五六万字,最容易给人产生一种“我不需要大纲也可以完全一口气直接写下来”的错觉。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很可能写到1.5w的时候内心就已经在哀嚎“为什么还不能完结”了。有限的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下,要不就是在一开始写好大纲文的基础上开始拓展细节,要不就是设置一个多至三层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描写,要不就……嗯,大概还是个有待探索的未解之谜吧(更未解的可能为什么普遍合志文都是2w~3w字吧XDDD)



3. 谢谢你喜欢!实话实说不看剧很多年(因为没时间追(捂脸。有空的时候可能还是看电影和书更多一点。而且书和电影,口味属于偏向烧脑向的,科幻和悬疑类居多。最喜欢给人推荐的佳作是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因为感觉看过的人不是很多,而且作者本人的性格我很喜欢,他连直木奖都敢直接摆手拒绝不去现场,而且原因简单直接,就是不想面对媒体。因为人太可爱了,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最喜欢的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和王家卫,因为他们俩都自己写剧本(或者后者干脆就不写剧本了,剪辑=剧本)。前段时间看完的文学作品是《Call me by your name》的原作,看过以后就发现,读原文比看电影要更有趣XD 有兴趣读英文的话,值得一阅。



最后附上提问箱地址: ###

评论(3)
热度(64)
  1. 共3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一刻刻刻 | Powered by LOFTER